2023年房企经营10大任务

日期:2023-02-06 11:08:00 来源:爱德研究院

过去一年,对中国房地产企业而言是转折一年。

2023年,房地产行业迎来了逻辑重塑阶段。

财务安全、经营稳健、精益运营对企业的重要性凸显。

在新发展模式下,房企需要重新思考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那么,对于已经到来的2023年,房企经营的重点任务有哪些呢?



1

   警惕债务风险,
优化资本结构


2023年依然是房企的偿债高峰年。

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23年房企到期债券余额为9579.6亿元。其中,1月、3月、4月和7月为偿债高峰,当月到期债务规模均超1000亿。

图表1:2023年房企债务到期规模(亿元)

1.jpg

数据来源:中指院,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

2021年以来,房企发债量长期小于到期量,房企偿债一直处于承压状态。随着“金融16条”出台,房企的信贷以及债券的合理展期都得到了政策支持,到期压力得到缓解。

但是,多数房企的融资困境并未实质性扭转。2023年仍有民营房企爆雷的消息传出。

对于部分民营房企而言,虽然融资机会增加,但融资成本也随之上升。房企融资必须做到充分平衡成本,在当前情况下,借贵钱的风险太高。

对于有资质的优质房企而言,可积极通过“借新还借”,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和资金成本。

2022年以来,万科抓住融资窗口期积极发债,全年发债规模301亿元,比去年翻了1倍,平均融资成本降至3.1%。

2023年,股权融资或将成为房企融资的重要渠道,更多上市的优质房企或将通过增发、配股融资,既能缓解融资困境,又能降低整体负债率水平,一定程度上降低偿债风险。



2

不再唯规模论,

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2022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额从2021年的18万亿降至13万亿,重回5年前。与此同时,全口径销售规模超过千亿的房企仅剩20家,较2021年减少23家。

过去十年,“三高”模式成就了一批“千亿”黑马房企,同时也削弱了房企的抗风险能力。2021年以来,随着政策调控加码,不少民营房企被债务拖垮,销售业绩更是一落千丈。

图表2:2022年“千亿”房企排行

2.jpg

数据来源:克而瑞,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

如今,行业规模步入无增长、低利润时代,“唯规模论”已不再适用,经营稳健的房企才能走得更远,“大而不强”的房企只会死得更惨。

龙湖一向将安全放在首位,为此放弃了加杠杆大干快上的机会,销售排名一度被挤出前10。近两年,随着竞争对手纷纷倒下,稳健的龙湖也回归行业前10。

提出了“进三争一”的保利也强调,这里的第一,不是简单、片面的追求销售第一,而是综合实力的领先,是硬实力、软实力都过硬的第一。

2023年,房地产市场仍处于缓慢修复的过程,房企更加注重有质量的增长,追求有现金流与利润的销售。



3

暂缓拿地,

重点消化存量土储


2022年,受楼市下行、房企资金承压等因素影响,百强房企拿地总额同比近乎腰斩。全国土地成交面积降至近10年新低,全国房地块开发投资额则为1998年来首次下降。

图表3:典型房企权益拿地金额(亿元)

3.jpg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

在楼市尚未复苏的背景下,房企销售端仍未改善,房企的拿地、开工态度也将延续保守。

出险房企的第一要务仍为解决流动性压力,2023年可能继续暂停投资。未出险、但现金流紧张的房企,在销售企稳后可能会优先压降杠杆,解决资金困境,暂缓投资。

例如,美的置业把接下来的战略归纳为“少拿地,攻老本”,将已有项目的去化放在首位。中骏集团也表示公司现有土储可保障未来2-3年的销售,暂时不会考虑买地。新城控股则表示会充分考虑行业、市场的变化,并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适时开展新项目拓展。

开发方面,在“保交楼”的推动下,房企会将资金优先用于竣工交付。现金流紧张的房企暂缓开工,现金流较为充裕的房企则根据市场变化把握开工节奏。



4

收缩布局,

聚焦核心城市优质地块


面对仍存在不确定的需求市场,房企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在投资布局方面,收缩城市布局,聚焦高能级城市;在业务上做减法,避免分散投资。

在滨江集团2022年公司年会上,董事长戚金兴表示,2023年要继续在优势城市、优势城市中的优势地段,做企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拳头”的优势产品。

对于2023年的发展重点,卓越集团表示将进一步深耕大湾区主场,更加聚焦城市更新业务。

在全国性布局的规模房企中,龙湖进入的城市最少,仅68个。在去年10月的投资者会议上,龙湖管理层透露,已在进入的68个城市中筛选出了20个重点城市和14个机会城市,自2021年9月开始着重在这些高量级城市进行投资拿地。

2023年,为保证去化顺畅、降低风险,房企会更倾向于在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拿地。为控制拿地成本,减少拿地压力,房企还会更加青睐小面积地块。

比如,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表示,同样在杭州,公司宁可选择利润低一点可是去化速度快一点的中心区域,舍弃利润率高但去化速度不确定性比较大的外围区域。

2023年,房企投资会更加理性。部分房企将专注于少数核心城市,或采用联合拿地的方式参与到这些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地块的竞争中。



5

自建销售渠道,

实现精细化拓客


今年1月,北京中海和链家出现了渠道费风波。此事已经辟谣,但渠道费高昂的问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2015年,随着链家宣布进军新房业务市场,渠道分销在新房市场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开发商对渠道的利用呈明显增长趋势。

据统计,多数城市平均分销渠道成交占比超过50%,渠道佣金费率普遍在3%-4%左右,吞噬了房企不少利润。

近年来,由于渠道费用占比高昂,加上地产项目毛利率下滑,不少房企开始自建销售渠道,包括自建线上线下拓客团队、整合中介、搭建全民营销平台等,试图减少对渠道的依赖,降低营销成本。

万科强调要流程再造,拒绝层层转包。近年来,万科一直发力线上营销,并建立了庞大的线上营销团队,每年投入大约6-7千万。

得益于自建销售渠道,近年来万科的销售费用率基本控制在1.5%以下。即使在市场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2021年的销售费用率也没超过2%,2022年前三季度又降至1.6%。

图表4:万科销售费用率

4.jpg

数据来源:通联数据,爱德地产研究院

计算公式: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销售额

北京中海也形成了一整套自渠管理制度、作战打法。2022年,在同行高度依赖渠道的情况下,渠道对北京中海营销业绩的占比大约只有25%。北京中海的自渠成本为0.6%,远低于2%的渠道成本。

如今行业高速增长不再,精细化管控、降本增效已经成为众多房企的共同目标。建立自渠,实现精细化拓客,成为房企削减营销成本的重要手段。



6

设计回归产品,

夯实产品力


过去,房企常常为了快节奏开发,对市场及客户需求研究不深,产品设计并不贴合市场。在2022年的行业下行期,产品滞销尤为严重。

当楼市进入买方市场时代,产品和服务成为房企的核心竞争力。最近两年,越来越多房企强调以客户为导向,提升产品力和服务力,进一步巩固企业的护城河。

在2022年销售TOP30房企中,滨江集团的产品销售均价达到4.79万元,位列第一;仁恒置地紧随其后,达到4.75万元。越秀、华发的销售均价也达到3万元。

图表5:2022年规模房企销售均价TOP10(万元/㎡)

5.jpg

数据来源:房企公告、克而瑞、中指,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

不难发现,销售均价靠前的房企,产品均以改善型为主,产品力较突出,顺应了近两年改善型逐步主导的市场环境。

在行业调整期下,房企更应该回归产品,充分研究客户需求,实现产品设计与市场匹配与客户适配,才能提高产品溢价。

以产品力见长的绿城坚定不移走“全品质高质量”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产品品质是一号工程”“客户满意度是一号标准”,努力实现“最懂客户”“最懂产品”的战略支持,做好产品、做好服务。

保利将重点夯实产品力、服务力,以客户战略为导向,通过极致专业化来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回归产品和服务,是地产下半场的必经之道,也是房企穿越行业周期的保障。



7

搭建及完善交付体系,

全面提升交付力


202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停工停贷”风波愈演愈烈,“保交付、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被推至第一要务。

在此背景下,房企提升交付力既是社会责任的担当,也是加快销售去化的有力保障。

2022年,部分房企已经开始搭建及完善“交付体系”。例如,美的置业在集团层面搭建全周期交付体系,在品牌上形成强交付的形象;保利、金地、华润等重点聚焦前端建造施工环节,确保交付产品品质;万科、绿城、中海、碧桂园、越秀等致力于优化客户体验,搭建全流程服务体系。

图表6:典型房企交付体系

6.jpg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

交付力并非仅体现于孤立的节点,而是贯穿产品从研发、设计、采购、工程、交付前服务、交付体验,乃至交付后生活场景等全周期、多节点的服务体系。

未来,交付力将成为房企的重要硬实力之一。会有更多房企完善交付体系,将交付力作为提升产品力的重要抓手。



8

优质房企在收并购市场寻找机会


近期,房企并购贷款融资渠道资金投向有所放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重点提到推动行业重组并购。叠加行业股权融资开展,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收并购的大年。

实际上,自“第三支箭”射出后,房地产收并购热度回升显著。据克而瑞统计,12月重点房企共涉及48笔并购交易,披露的交易对价约528亿元,环比大幅增加72.4%。

其中,华夏幸福向华润置地转让南方总部,转让价格124亿元,成为2022年房地产行业最大的一宗收并购案例。

2023年以来,国企下场收并购的步伐加快。珠海华发、厦门建发纷纷加入收并购的大军,寻找“猎物”扩大市场份额。融创、红星美凯龙、绿地等出险企业也积极出售优质资产,以求尽快摆脱债务困境。

图表7:2023年1月房地产收并购事件
7.jpg

资料来源:企业公告,爱德地产究院整理

最近,华润置地董事局主席李欣在内部讲话中也提到,2023年公司要积极、审慎、高效推进收并购。

可以预见的是,2023年我们还将看到更多国央企在收并购市场中寻找机会。



9

城投公司加快开发,

缓解债务压力

2021年下半年,城投开始参与到土地市场,到2022年,城投成为主力,全年城投拿地总建面达到58%。

城投公司所拿地块多为非热门地块,且基本以底价成交,托底意图明显。统计显示,2021年第一批成交地块中,规模房企拿地开工率高达61%,而城投公司拿地开工率仅23%。

除了少数传统城投公司外,大多数城投公司并不具备真正的房地产开发能力,将来极可能会将地块“倒卖”给房企,或者找代建开发。

实际上,城投公司在拿地方面具有优势,融资成本也低于房企,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利润率相对更高。

2019-2021年,50家样本城投公司的商品房销售业务整体毛利率分别为31%、27%、24%,均高于同期典型上市房企。并且,城投公司的商品房销售业务毛利率下滑速率小于房地产行业整体下降速率。

图表8:城投公司与房企商品房销售业务毛利率对比

8.jpg

数据来源:通联数据,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

目前,城投公司的债务压力是一个重要的隐患。截至2022年底,全国有16个省市的地方债余额超过1万亿,其中广东、江苏、山东的地方债余额超过2万亿。这些地方债中,城投债占了大头。

如果城投公司获地的这些地块能够顺利开发建设,其债务压力有望得到极大缓解。

未来,城投公司可以通过与优质房企合作开发的方式,快速提升房地产开发运营能力。



10

聚焦存量资产运营,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可以预见的是,房地产发展的方向将由传统开发销售的增量模式,转为存量资产的经营模式,包括长租公寓建设、商业地产、物流地产、产业园、城市更新、养老发展、代建运营等等。

过去,由于存量资产运营需要沉淀大量资金、培育期长,赚钱速度远不如住宅开发,许多房企没有耐心和动力发展存量资产业务。

目前,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支持下,存量资产业务迎来了春天。目前,我国已开放了保租房、产业园、物流仓储及基础设施不动产领域的REITs,未来还有望向长租公寓、商业地产等领域扩容,不动产运营“投融管退”的链条进一步打通。

对于房企而言,如果能够凭借自身优势参与其中,或将为业务发展打开新的局面。

以长租公寓业务为例,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租售并举”,强化住房租赁市场的重要性,租赁住房市场扩容是大势所趋。

房企可以通过“改租”“纳保”方式将存量项目与保租房对接,也能与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进行业务对接,在保租房的项目运营管理上进行合作,开辟一条轻资产服务输出的新赛道。

随着地产进入存量时代,2023年各大房企需寻求新的增长点的脚步也未停歇。

华润置地将推动代建代运营、长租、产业地产新兴业务加快发展,探索成熟的城市运营管理生意模式。

越秀地产在新形势新格局中稳健发展,开发、商业、物业服务、康养四大主业撑起“商住并举”新格局。

华侨城锚定文化、旅游、房地产、电子科技四大主业,积极探索构建房地产业务新发展模式和旅游业务新发展格局。




总 结


新时期,行业多年以来的“三高”模式难以为继。

短期来看,市场依然处于探底过程中,房企需要先生存下来,优先保交付,加强库存去化,加快现金回笼。

中长期来看,如何发展下去,成为“剩”者,则需要房企重新寻找适合未来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随着行业发展模式的重构,在行业无增长时代,留给房企的窗口仍然存在。


Copyright © 深圳市爱德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07076347号
免费预约爱德产品演示
立即预约

关注“爱德研究院”

每天学一点不动产经营干货小知识

Copyright © 2021深圳市爱德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07076347号

免费预约演示

我们将通过电话与您联系,为您提供产品演示服务。

免费预约演示

请您正确填写联系信息,我们将通过电话与您联系,为您提供产品演示服务。

需求产品(可多选)

数智化运营管理
数智化业务管理
数据中台
*请阅读 《爱德数智服务法律声明及隐私政策》,我们不会将您的信息分享、售卖或交换给任何第三方公司作为销售推广之用。

预约演示

在线沟通

电话咨询

400-1123-968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