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称,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为4.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000亿元。
该专项债额度创历史新高,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收购存量商品房以及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领域。
中央要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另外,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年后,各地发债频发,各地城投公司纷纷开足马力。
1、第一季度创纪录,各省发债2.8万亿
第一季度,全国各地共发行地方政府债金额约为2.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81%,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广东、山东表现突出,分别以 1617 亿元和 1048亿元的发行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 。
作为今年首个发行新增专项债的省份,广东于 1 月 29 日发行567亿元。其中土储专项债超 300 亿元,打响土储专项债第一枪。
江苏、四川、河北、北京等地的发行金额均超过 500 亿元,经济大省、债务风险较低及项目准备成熟地区发债进度较快。
专项债资金集中投向基础设施领域。“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 领域以 28% 的发债规模占比位居第一,约 2676 亿元。交通基础设施领域以 1841亿元的发行额排第二位,保障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发债规模也超千亿元。
数据显示,2019 至 2024 年专项债累计带动 13万个项目、总投资额 158万亿元,资金集中投向市政和产业园、交通、棚户区改造、医疗卫生等领域。
2、北京:年度投资2980亿
2025年北京市重点建设项目300个,总投资约1.4万亿,年度投资约2980亿。
北京将继续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包括100个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项目、100个基础设施项目和100个民生改善项目。计划安排180个续建项目和120个新建项目。
1、100个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10亿元。
安排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2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23个、未来产业项目15个、现代服务业项目34个、文旅融合发展项目6个。
2、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当年计划投资870亿元。
安排铁路项目4个、轨道交通项目13个、交通枢纽项目5个、公路项目13个、城市道路及交通基础设施配套项目22个、城市运行保障项目14个、智慧物流项目6个、水务工程项目23个。
3、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当年计划投资1399亿元
安排住房和社区综合服务项目5个、城市更新项目15个、教育项目31个、医疗养老项目21个、文化体育项目10个、生态环境建设项目11个、消费项目7个。
据悉,除以上项目外,国际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总部、临空经济区国际消费枢纽等后续年度实施的200个重大项目也已列入2025年前期推进项目,力争推动一批项目加快落地实施。
第一季度,已有31项重点工程实现开工,达到近年同期最高水平。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迁建二期、安德医美大健康产业园、北京现代汽车杨镇工厂分布式光伏这3个项目提前开建,发挥重大项目对全市投资的重要支撑和引导带动作用。
其他重点项目还包括创想大厦位,总投资约66亿元,建筑规模约17万平方米;13号线扩能提升,是国内最大规模的既有线改造工程,总投资达到344亿元;“湾里”商业娱乐综合体,总投资约89亿元。
北京参与重点项目的国有城投企业,主要聚焦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及区域开发等领域。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企业:
1、北科建集团:作为北京国资公司旗下的专注于园区开发和运营管理的集团企业。北科建集团在全国拥有10座科创园区,聚集了700余家高科技企业,构建了完善的产业发展生态链。
2、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负责运河商务区新光大中心、环球影城北综合交通枢纽等副中心核心区项目。
3、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京投公司):主导轨道交通三期建设项目,包括13条地铁线路的规划实施和站城融合工程。
4、北京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2025年计划完成7万套保障房筹集任务。
5、北京城建集团:承接东六环入地改造、通马路改扩建等市政道路工程,以及温潮减河等水利设施项目。
6、首创集团:参与潮白河生态绿带等环境治理项目,推动区域生态修复。
7、北控集团:涉及城市能源保障项目,如重点功能区电力供应和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建设。
3、上海:全年投资2400亿元
2025年,上海全年将安排市重大工程投资计划2400亿元,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增速提效。
同时,浦东计划重大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规模完成1692亿元,规模以上项目开工落地投资额完成2980亿元。
1、重大项目中,上海安排科技产业类项目66个,投资量计划达到1000亿左右,确保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重点装备制造等项目按节点有序实施。
加快推进张江、浦江、临港等三大国家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动C919大型客机总装制造能力提升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工。
重点项目还包括中建材航空复合材料研发制造基地项目、齐鲁制药创新药物全球研发总部、现代中药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工程、东方生命港宝山药谷、上海超导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及总部基地、集成电路先进陶瓷部件研发与综合应用产业化项目、中国船舶集团总部上海科研基地等。
2、城市基础设施类65个项目,将形成超1000亿元投资规模。
加快建设小洋山北作业区、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沪通铁路二期上海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提升开放枢纽门户功能。
加快实施上海LNG站线扩建等能源保障项目,加力推进城市燃气、供排水等管网改造以及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项目,提升民生服务保障能力。
将建成金山乐高乐园、上海大歌剧院、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第九人民医院祝桥院区等项目,加快工业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软实力。
在施工企业中,上海城投集团今年承担70项市重大工程建设任务,预计投资260亿元。2025年预计继续主导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如银都路越江隧道、吴淞江工程苏州河西闸等竣工项目后续运维,G318沪青平公路改建、油墩港航道整治等新开工项目。
2025年,华建集团承接参与88项重大建设项目,包括了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及配套、上海工业博物馆、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改扩建工程、北外滩核心区功能提升项目、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西岸国际会展中心、S5沪嘉快速路功能提升工程。
陆家嘴集团、金桥集团等区属城投公司,重点承担浦东新区重点项目。
申能股份、上海电力等能源类国企参与储能电站等专项工程。
4、广州:年度投资3815亿
广州市2025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共998个,年度计划投资3815亿元。其中,正式项目共905个,年度计划投资3657亿元。
主要的重点项目包括
1、交通基建类:
推进13条地铁线路和18条城际建设,包括地铁10号线、22号线、28号线等。
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计划新增T3航站楼及两条跑道。
广州机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升级为双向10至14车道,提升机场周边交通效率。
2、产业升级类:
领为汽车智能视觉大湾区总部、视源股份全球总部基地等。
3、城市更新类:
包括广州火车站片区、瑶台城中村、海珠区三滘村城中村、海珠区东风村、如意坊码头等21个项目。
4、民生保障类:
推进省人民医院白云院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一期等38个社会民生项目。
5、科技创新与区域协同类:
加速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大湾区研究院。
推进建设广佛环线、穗莞深城际等轨道交通项目,助力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成型。
承接广州2025年度重点项目的国有城投企业包括广州建筑、广州城投、越秀集团、机建投、白云城发、珠江实业、科学城集团等。
5、深圳:年度投资3076亿
深圳市2025年重大项目计划,共安排重大项目798个,总投资约3.15万亿元,其中建设项目679个,年度计划投资3076亿元。
1、现代产业领域:238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026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比亚迪系列项目、沙井立讯精密智能模组基地、西门子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等。
现代服务业如深圳国际交流中心、招商银行全球总部大厦、平安汽融大厦、京东集团深圳总部等。
产业园区与创新基地包括宝龙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坪山区生命与健康产业园、南山智造红花岭产业园等。
2、基础设施领域:268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095亿元。
科技基础设施包括包括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永久场地、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升级换代等。
轨道交通包括地铁17条线路及延线,城际铁路(如穗莞深城际、深大城际、深惠城际等),以及交通枢纽(如西丽综合交通枢纽、机场东枢纽、前海枢纽等)。
能源与水务包括国家管网深圳LNG应急调峰站、妈湾电厂煤电环保替代工程、公明水库-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等。
3、民生改善领域:292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953亿元。
教育与医疗包括深圳海洋大学(一期)、港中大(深圳)医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以及深汕高中园、坪山高中园等20余所高中。
文体与旅游包括深圳歌剧院、深圳冰雪文旅城、乐高乐园深圳度假区、红树林湿地博物馆等。
重点旧改项目包括桂庙新村、车公庙泰然工业区、蔡屋围城市更新统筹片区二期、清水河重点片区等。
其中,明星项目和超级工程至少包括以下工项目。
1、深圳湾超级医院(二期),投资78亿元。与梅奥诊所共建肿瘤质子治疗中心,配置华南首台硼中子俘获设备,规划床位2000张,国际医疗区占比40%。
2、河套深港科创合作区国际研发总部,投资95亿元。香港5所高校联合实验室入驻。
3、腾讯前海数字岛,投资150亿元。建元宇宙底层技术研发中心,部署超10万卡GPU算力集群。
4、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二期),投资180亿元。新增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4个大科学装置。全球首个超高通量材料试制平台(日检测样本量超10万组)。
5、比亚迪未来汽车小镇,投资220亿元。全球首个全固态电池量产基地,配套建设无人驾驶测试赛道。年产固态电池50GWh,可满足100万辆电动车需求。
6、平湖地下城,投资280亿元。开发地下空间80万㎡,布局数据中心、冷链物流、应急物资储备。
7、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投资285亿元。建成亚洲最大地下车站(建筑面积116万㎡)。
8、深汕高铁深圳段,投资327亿元。设计时速350km/h,隧道占比达82%,创大湾区高铁建设纪录,2028年通车。
9、海洋新城启动区填海工程,投资420亿元。全国首个生态化填海示范区,规划填海面积15平方公里,建设周期2025-2035年。
广泛参与深圳2025年重点工程建设的深圳城投公司主要有深圳地铁集团、安居集团、深业集团、环境水务集团、特区建工集团、深圳港集团、智慧城市科技集团、特发集团等。
请您正确填写联系信息,我们将通过电话与您联系,为您提供产品演示服务。
需求产品(可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