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
住建部、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发改委、金管局联合召开发布会,要求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文件要求,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首次国常会也把城市更新作为政策重点。要求加快推进城中村等改造,加强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盘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统筹用好财政、金融资源,完善市场化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根据规划,2025年要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在新增100万套货币化安置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
2025年,中央对城中村改造做出重大部署,要求扩大改造规模。
最新文件要求,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实施群众改造意愿强烈、城市资金能平衡、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从整体规模来看,每年直接投资额可能约1万亿元,城中村改造全周期投资额可能在10万亿元。
根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2025年,要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货币化安置,在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
若按套均100平米计算,货币化安置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可带动约1亿平方米市场规模。
从全国潜在的城中村改造需求来看,据住建部有关调查,仅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需要改造的城中村项目所涉及的住宅就有170万套,全国城市需要改造的危旧房有50万套,未来改造空间巨大。
2024年,城中村改造扩围至300多个城市,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790个。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等多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接连开工,其中较多百亿级重大项目。
京沪广深都已经在抢抓城中村改造的发展先机,纷纷制定三年攻坚计划,推动千亿级的大手笔投入。
北京方面,在去年20个旧改的基础上,还有更大的动作。
目前,北京已经开始了“城中村改造5年规划”的编制工作。这意味着从2025-2029年,规模最大的“城中村改造”规划即将到来。
上海方面,今年将全面启动中心城区周边25个城中村项目,比去年还增加了4个。
根据财政支出预算,上海14个区总拆迁预算达到了1506亿元,较去年上涨约50%。
根据规划,2025 年底,上海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项目全面启动。
2026 年底,全面启动66个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
2027 年底,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项目全面完成,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城中村改造规模化推进。
广州方面,2025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以上。
2025-2027年是攻坚突破期,重点推进6大枢纽片区改造,在天河、海珠、荔湾等中心城区完成剩余23个城中村拆除新建。
2028-2030年是提质增效期,建成50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沿珠江两岸打造“天河智慧城-琶洲-南沙科学城”创新走廊,推动200家村级工业园转型为先进制造基地。
深圳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加大城市更新项目盘活力度,稳妥有序实施房票安置制度。
同时,深圳各区陆续成立“城中村改造科”,城投公司担大梁当先锋,有望推动城中村改造驶上快车道。
住建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2025年或将保持这一强度。
文件要求,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任务落实落细。特别是继续抓好“里子”工程,持续推进城市燃气、供水、污水、排水、供热等地下管网的升级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国家发改委预计,在未来五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元。
今年,住建部将再选拔第二批20个城市,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
发改委将于6月底前下达2025年城市更新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加大对城市更新相关项目的支持。
年前,财政部已经提前下达2025年部分资金预算,包括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566亿元。
其中,住房保障资金预算119亿元、城中村改造资金预算100亿元、老旧小区改造332亿元、棚户区(城市危旧房)改造15亿元。
根据中央财政资金补助对城市更新的样板项目的标准,东部地区每个城市8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10亿元,西部和直辖市每个城市12亿元。
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申报成功后项目总投资的50%左右可享受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2024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发国债等资金超过4250亿元,支持地方开展城镇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城市排水防涝提升工程等项目。
今年以来,地方发行的专项债中已有部分资金投向城市更新项目。
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今年截至目前地方债投向棚户区改造的金额已经达到18824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总额。
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当前没有针对第一批次超大特大城市限制借款额度;第二批次单个城市的借款额度不能超过200亿元。
符合条件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均可以获得政策支持,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用有关税费优惠政策。
这次中央文件,首次提出将城市更新项目纳入基础设施REITs(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通过发行专项债撬动社会资本,实现专项债带动固定资产投资。
REITs为城市更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融资与资金退出渠道。通过发行REITs,城市更新项目可以将未来的现金流提前变现,从而提升市场主体的投资意愿。
目前,与城市更新相关的REITs包括华夏金隅智造工场REIT、华润有巢REIT、首开熙悦REIT。
华夏金隅智造工场REIT:是国内首单城市更新产业园公募REITs,项目底层资产为原北京天坛家具厂老旧工业厂房,通过改造升级为智能制造产业园,吸引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高附加值产业入驻。
华润有巢REIT:底层资产为上海马桥人才公寓改造项目,其分派率超4.5%,验证了城市更新项目通过REITs实现融资和收益的商业模式可行性,为城市更新项目在保障性租赁住房领域的REITs应用提供了成功案例。
首开熙悦REIT:底层资产是北京分钟寺产业园更新项目,同样分派率超4.5%,在产业园区城市更新领域展现了REITs的积极作用,为产业园区类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了融资和运营的参考模式。
新一轮的城市更新,多是地方政府主导,地方城投公司担当主力,其他企业共同唱戏。
例如,广州在城市更新中明确7家市级做地主体,大力推进四大重点片区做地试点。具体包括广州火车站片区(广州城投集团、广州市建筑集团);城市新中轴(海珠)片区(越秀集团);罗冲围片区(珠江实业集团、机场建设投资集团);环五山创新策源区(越秀集团、机场建设投资集团)。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城投公司的信任度较高,资源整合能力强,至少在资金运作、项目建设与资源整合、功能完善与环境提升、产业升级这四个方面可以发挥优势作用。
整体来看,较多企业将在城市更新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1、建筑与工程服务类
中国建筑:全球最大工程承包商,新型城镇化项目占比超40%,全面覆盖旧城改造、片区开发全链条。
上海建工:长三角城市更新标杆企业,装配式建筑技术储备领先,承接上海历史街区保护、老旧小区改造等精细化项目。
鸿路钢构:钢结构渗透率提升核心标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用钢量占比达30%,受益于建筑工业化趋势。
浙江建投:区域基建龙头,承接西塘镇沈道中心社区公寓房等城中村改造项目,技术实力覆盖设计施工全流程。
2、建材与绿色技术类
东方雨虹:防水材料市占率超20%,旧改需求拉动防水翻新市场扩容,绿色建材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海螺水泥:水泥行业成本龙头,区域供需格局优化下盈利弹性凸显,基建投资提速直接利好其出货量。
伟星新材:PPR管道龙头,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市占率超25%,市政管网更新需求提供长期增长动能。
北新建材:石膏板、防水材料市占率超50%,城中村品质化改造推动产品渗透率提升,“建材+服务”模式增强竞争力。
3、市政管网与环保治理类
隧道股份:智慧管养龙头,积累超10万公里地下管网数据资产,直接获益燃气、供水管网改造政策。
新兴铸管:国内球墨铸铁管龙头企业,受益于城市供水、排水管网建设,产品性能适配老旧管网升级需求。
碧水源:水处理技术龙头,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建设运维机制提供增量订单。
总结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升级等工程,能显著改善城市面貌与居民居住品质,让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
从经济角度讲,城市更新还是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重要抓手。
请您正确填写联系信息,我们将通过电话与您联系,为您提供产品演示服务。
需求产品(可多选)